母亲·面灯·元宵节
闵凡祥1
元宵节,又名正月十五,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日子,有的地方把这个节日作为农历新年的结束。
我老家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偏远之地,元宵节既无庙会,也没有舞龙闹狮、游园看花灯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得不热闹。家乡的父老自有他们朴实的过节方式。
正月十五这一天,吃过早饭,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包饺子做汤圆,孩子们则会找来一些高粱秸忙忙活活做起小船来。做好的小船要放上一盏灯,吃过晚饭放到池塘、小河或水库里去。
吃罢午饭,全家人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面灯。先要和面,面要有一定硬度,否则做的灯会瘫掉。等面和好,感觉硬度也够了,就开始做灯:一般要先做一个天地灯,这个灯要放在庭院的中央,送给天与地。取一块面,把它揉好压平,做成操场上跑道的形状,在上面用擀面杖压出三个凹陷,深浅大小如半个鸡蛋壳,然后做灯芯,加上棉籽油。天地灯做好,接下来就做正月灯和家人出生之月的灯。这种灯做起来较简单,取一块面团揉好做成内空的圆柱体,看起来像小玻璃杯,再在杯沿上捏棱角。正月灯在杯沿捏一个棱角,出生之月的灯则是哪个月份(按阴历计算)出生就捏几个棱角。这些灯做完后,就要做龙灯:龙灯就是盘绕的面龙托着一盏没有标志月份的面灯。母亲总是能做得惟妙惟肖:龙鳞、龙角、龙须、龙眼,龙嘴里要嵌上红纸片,等放到锅里蒸好就有了一种鲜活的红色。龙灯要放在粮囤和米面缸上,保佑家中米粮丰裕。爹则做一些诸如狗灯(放在大门口,意为守门灯)、水燕子灯(放在水缸中,祈佑家中有充足的水吃)、牛灯(祈福家中六畜兴旺)和小刺猬灯(放到柴垛里,祈望年年有柴烧)。
我们小孩子则在边上打打下手,找一下高粱米粒、黄豆粒、红纸和类似龙须之类的东西来给那些小动物嵌上眼睛、染红嘴巴和挂长髭须。如果碰到面团有剩余,我们就会央求大人们给我们捏几个小兔子。
等所有的面灯都做好,就放进锅里蒸熟。在放入锅时,每个灯中还要放上一粒黄豆。蒸熟出锅之前,母亲总是要仔细观察灯底黄豆周围的水珠,预测那年的雨水和丰歉。等到面灯出锅晾干,插上灯草加上灯油,以备晚饭后“上灯”。
以前,做完面灯后大人们还要用大白菜根、萝卜、红薯之类的植物根茎做一些灯。这些灯一般是送到土地庙。
所有的灯要在晚饭前准备好。晚饭后,家中的男人们要先到祖坟上去送灯。小孩子图热闹,也要跟去。回来后,母亲便开始忙着“上灯”。把各个灯放到它们应该放到的位置上去。这时我和哥哥的任务就是趴在大门口,看着我们那两只可爱的小狗灯。爸爸在院子里开始放烟花。等到灯燃到最旺,妈妈就会喊我们进屋,用代表我们每人出生之月的那些灯给我们照一下,一边照还要一边说些祝福和祈愿的话。就这样,年复一年,我们在母亲做的面灯照耀下,一天天长大。自从十几岁在外地求学以来,我已很少有机会在家中过元宵节。
每当在外地过元宵节,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母亲,想起母亲做的面灯,想起母亲给我们照灯时的唠叨:“照照鼻子照照眼,照照眼睛看四方;照照嘴巴吃猪羊;照照身体保健康……”
1*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。该文曾以“回忆面灯”为题发表在《南京大学报》第 1023 期 2010-04-30《 南苑副刊 》上。